呼伦贝尔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65分到524分,录取位次在140289名到3637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呼伦贝尔学院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四川录取人数。

呼伦贝尔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0289名;

2、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3746名;

3、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1400名;

4、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1356名;

5、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1520名;

二、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四川 本二 465 140289 7
2022 四川 本二 511 36379 8

2、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四川 本二 473 133746 7
2021 四川 本二 511 37206 8

3、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四川 本二 481 131400 7
2020 四川 本二 494 37395 8

4、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四川 本二 495 131356 7
2019 四川 本二 505 40129 8

5、呼伦贝尔学院在四川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四川 本二 493 131520 7
2018 四川 本二 524 40025 8
呼伦贝尔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河北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渤海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广西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温州肯恩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呼伦贝尔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呼伦贝尔学院黑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呼伦贝尔学院介绍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植根呼伦贝尔,紧扣区域和行业需求,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推荐学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76.1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4.39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18.75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1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 95.2 万册、电子图书 40.81 万册、数据库 2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7036.33万元。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3 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 57 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0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 1 个、重点研究基地 2 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