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湖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贺州学院在湖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贺州学院在湖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47分到529分,录取位次在127578名到3045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贺州学院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湖南录取人数。

贺州学院湖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贺州学院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贺州学院在湖南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7001名;

2、贺州学院在湖南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200名;

3、贺州学院在湖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7578名;

4、贺州学院在湖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3226名;

5、贺州学院在湖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2110名;

二、贺州学院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贺州学院在湖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482 37001 20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47 127578 5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51 123226 5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52 122110 40

2、贺州学院在湖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04 31200 20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8 102340 5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81 99545 25

3、贺州学院在湖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湖南 理科 本二 473 102823 30
2020 湖南 文科 本二 529 30454 20
贺州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南昌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泉州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新余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贺州学院历史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贺州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贺州学院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贺州学院介绍

贺州学院(HezhouUniversity)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地级市、世界长寿市——贺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16、2017年两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第三方机构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其中2019年排名第473位。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分地区排行榜中,排名广西第12位。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前100排行第46位。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8.42万册。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全日制在校生19698人。与大连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11所国内外高校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85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5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