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沈阳工学院在贵州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沈阳工学院在贵州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34分到399分,录取位次在204825名到4321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沈阳工学院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贵州录取人数。

沈阳工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沈阳工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0926名;

2、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4825名;

3、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7393名;

4、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5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1384名;

5、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9241名;

二、沈阳工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贵州 本二 361 130926 30
2022 贵州 专科 234 204825 10
2022 贵州 专科 251 121593 5

2、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贵州 本二 368 127393 40
2021 贵州 专科 250 201384 15
2021 贵州 本二 479 43219 7

3、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贵州 本二 385 129241 47
2020 贵州 专科 345 166491 11
2020 贵州 专科 413 84126 4

4、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贵州 本二 374 123926 41
2019 贵州 本二 453 48172 6

5、沈阳工学院在贵州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贵州 本二 379 125639 34
2018 贵州 专科 264 200908 18
2018 贵州 本二 477 49045 4
2018 贵州 专科 399 92584 2
2024年沈阳工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沈阳工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和沈阳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工学院和沈阳城市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沈阳工学院吉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沈阳工学院和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工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沈阳工学院和齐齐哈尔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工学院和东北电力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沈阳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沈阳工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沈阳工学院介绍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地处辽宁省和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9036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招生。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校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继续学习、个性化发展的多样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大力倡导“以贡献者为纲”的文化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适应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自有专任教师7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0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9人。学校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5个实验中心、13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各类实验示范中心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2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1.22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