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中山大学在广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山大学在广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97分到627分,录取位次在5785名到31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中山大学广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广西录取人数。

中山大学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中山大学在广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山大学(民族班)在广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05名;

2、中山大学在广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07名;

3、中山大学(民族班)在广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205名;

4、中山大学在广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712名;

5、中山大学(民族班)在广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275名;

二、中山大学在广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山大学在广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广西 本一 617 2305 9
2022 广西 本一 625 1707 149
2022 广西 本一 623 497 1
2022 广西 本一 628 370 45

2、中山大学在广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广西 本一 601 4205 10
2021 广西 本一 613 2712 149
2021 广西 本一 627 375 45

3、中山大学在广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广西 本一 624 3275 6
2020 广西 本一 640 1801 154
2020 广西 本一 597 595 4
2020 广西 本一 607 388 40

4、中山大学在广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广西 本一 611 5785 6
2019 广西 本一 639 2318 151
2019 广西 本一 602 708 4
2019 广西 本一 618 310 43

5、中山大学在广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广西 本一 642 1444 150
2018 广西 本一 627 319 44
中山大学保密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中山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中山大学口腔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俄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英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山大学法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中山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中山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中山大学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中山大学介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20年学校决算总收入103.97亿元人民币。??学校学科实力强,影响力突出: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根据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学科名单,我校11个学科入选,入选学科数全国并列第8。??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5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7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2;5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5;在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5。经济、管理、工科、医科等多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