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福建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21分到566分,录取位次在40605名到507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安徽财经大学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福建录取人数。

安徽财经大学福建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397名;

2、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063名;

3、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0605名;

4、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6841名;

5、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0242名;

二、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46 7397 30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21 40605 68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28 36841 2

2、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56 6063 30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26 40242 2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57 25628 68

3、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553 22804 61
2020 福建 文科 本科 563 5070 29

4、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福建 理科 本一 521 23926 58
2019 福建 文科 本一 560 5501 32

5、安徽财经大学在福建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福建 理科 本一 522 23276 62
2018 福建 文科 本一 566 5330 31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沈阳师范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云南民族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首都体育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安徽财经大学江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西南科技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财经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安徽财经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安徽财经大学介绍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3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8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