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72分到497分,录取位次在58233名到1496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上饶师范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上饶师范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702名;

2、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424名;

3、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6747名;

4、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5273名;

5、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2826名;

二、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483 17702 14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72 56747 11

2、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515 20424 15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09 55273 12

3、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78 52826 14
2020 重庆 文科 本二 520 14969 13

4、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494 55807 15
2019 重庆 文科 本二 520 16159 11

5、上饶师范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理科 本二 480 58233 10
2018 重庆 文科 本二 497 16446 6
2024年上饶师范学院上海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呼伦贝尔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武汉晴川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上饶师范学院和嘉兴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康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上饶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烟台理工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上饶师范学院介绍

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上饶师专,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59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7.88万平方米,折合在校生数16984人。教职工1293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82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264人,博士26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3人,“江西省高校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兼职博导3人,兼职硕导59人。学校获批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国家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专业;获批体育教育、物理学、化学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54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有朱子学研究所、方志敏精神与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书法教育研究所、南方油茶科学研究所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9个学术工作室。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基地(中心)7个、与南京大学共建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此外,参与其他单位联合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较为完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各专业实验室、语音。